综述
  • 胶原交联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 李思懿、聂绍平、公威
    内容简介: 心肌纤维化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必经过程,是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病理表现,其持续性进展将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死亡等不良临床预后,死亡率极高,40%~60%的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死亡。据统计,心肌纤维化在全球范围人群中的年发病率高达1/60。 目前,心肌纤维化仍无明确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干预靶点。心肌纤维化一旦形成,难以逆转。胶原交联作为其关键一环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探讨了胶原交联在心肌纤维化中的关键作用和可能机制,以及作为治疗靶点可能的临床应用,为开发有效抗心肌纤维化药物,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提供一定帮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6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6
    浏览量: 1146次
  • 阿利西尤单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 曹世龙、柴萌、张海涛
    内容简介: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收集的数据,冠心病在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花费方面,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高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而PCSK9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阿利西尤单抗可有效降低PCSK9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通过干预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和血小板聚集以及影响斑块成分来降低冠心病患者事件发生率。 本文对阿利西尤单抗的作用机制及药理特点,尤其是降脂作用及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多效性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阿利西尤单抗的作用不仅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还可以通过多种作用途径改善其预后。建议尽早推广阿利西尤单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使用,以便更快速、更积极地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6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4
    浏览量: 1453次
  •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维持代谢稳态中的作用和机制

    作者: 黄鑫茹、石晔飞、李明杰、简蔚霞
    内容简介: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进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血管内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物质运输、调节血管舒张,同时在免疫反应、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脂肪组织重塑、全身慢性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因子异常分泌都会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目前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也可通过调控代谢物质转运、血管生成及其与代谢细胞之间的串扰,在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反过来影响代谢性疾病的进展。 本文结合文献,探讨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对代谢稳态的影响。希望未来进一步探索靶向内皮细胞的功能修饰,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入临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6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3
    浏览量: 1190次
  • 心外膜脂肪组织:从解剖生理、临床评估到心血管疾病的干预靶点

    作者: 赵松、张毅
    内容简介: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位于心肌表面和心外膜内脏层之间独特的内脏组织,其独特性包括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独特的信号转录系统。生理状况下,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心脏起保护作用;而在多种代谢性疾病或缺血的情况下,则会产生炎症因子等,对心脏产生损害。目前,心脏超声、CT和MRI等多种方法都可用于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这使得心外膜脂肪组织评估具备辅助临床诊疗策略的巨大潜能。随着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密切,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也对心外膜脂肪组织有间接的影响,这可能是这些药物使心血管疾病获益的一个潜在原因,也提示心外膜脂肪组织是心血管疾病干预的潜在靶点。本文对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临床评估手段以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指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5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1
    浏览量: 1584次
  • 雌激素及其代谢物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 魏锋、冯华焯、陈旭、王健
    内容简介: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预后极差的慢性疾病,当前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扩血管药物,但仍难以有效逆转肺动脉和右心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存质量。因此,深入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型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是当前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世界各地注册机构在各型肺动脉高压的信息显示,该疾病以女性为主。但一些队列研究发现,女性在具有更高患病率的同时预后往往比男性更好,该现象被称为“雌激素悖论”,提示性激素可能在肺动脉高压中起到独特的致病或保护作用。当前研究者已提出多种机制来解释性别与肺动脉高压发病率、生理和预后差异的关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及其代谢物在肺动脉高压领域的研究,深入探讨“雌激素悖论”背后隐藏的潜在治疗机制及发展前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4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0
    浏览量: 1305次
  • 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 周伽、赵佳、李春洁
    内容简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中临床进展最快且致死致残率最高的一种严重疾病,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精确评估和有效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目前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指南均把生物标志物作为评估这类患者的重要指标。 生物标志物的合理应用,可以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提高诊断评估的准确性,避免漏诊和误诊,在改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能力的同时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缩短医疗机构内停留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疗的相关研究,总结和分析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期对未来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疗体系构建带来新的思路及方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1年12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1.1000100
    浏览量: 2198次
  • 12345678910 共 5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