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2019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 程仕彤、田聪阳、王绿娅
    内容简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高危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以及管理是预防的重要基础,尽管针对FH患者已经建立了多个基于临床常见指标或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得出的基因变异数据的临床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体系,但尚不能完整地解释和预测FH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仍有残余风险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对新近报道的FH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体系和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综述。本文首先对FH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Lp(a)升高、携带基因突变、以及其他风险因素(如:跟腱增厚、PCSK9水平增高),这些风险因素对FH患者ASCVD的发生发展以及风险评估都至关重要,但这些风险因素的可靠性及在FH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程度和应用价值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扩大样本量的验证,经验证的指标如何与现有风险评估体系相结合来进一步提高现有体系的预测准确度也还需要大量研究和验证。同时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近报道的4个FH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体系:蒙特利尔FH-评分体系(Montreal-FH-SCORE,MFHS)、西班牙FH队列研究风险预测公式(Spanish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Cohort Study-risk equation,SAFEHEART-RE)、加泰罗尼亚初级保健系统临床记录数据库-FHP预测模型(Catalan primary care system's clinical records database-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phenotype,SIDIAP-FHP)、多基因风险评分(Genome-wide Polygenic Scores,GPS)。每个体系在其研究队列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准确性,但每个评估体系在应用上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这些体系的建立均基于国外人群的相关数据,其在中国人群中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还需国内临床研究的验证。总之,本文对新近报道的FH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体系和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总结,旨在加强临床对FH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的了解,更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都将有利于FH患者的精准风险分层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使高风险FH患者尽早被识别并开始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如使用PCSK9抑制剂),这将极大程度的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支出,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治疗成本效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10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20.1000061
    浏览量: 1832次
  • 2019 年国内外肺动脉高压基础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作者: 成然、刘川、黄岚
    内容简介: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一种预后极差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以及病理性肺血管重构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同时伴有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当前PAH靶向药物仅针对肺血管的过度收缩,尚不能逆转病理性肺血管重构。因此,深化PAH分子机制研究与认识,对改善PAH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分析2019年国内外PAH基础研究领域发表的最新文献,对PAH遗传因素、信号通路、代谢重编等多个热点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10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20.1000058
    浏览量: 1710次
  • 冠状动脉微循环研究进展

    作者: 蒋越、何奔
    内容简介: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是指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和心肌灌注减少,并最终导致左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由于在临床上检测手段较少,因此常常被忽视。然而,既往研究的指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以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对预后产生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使我们能更好的认识这一疾病,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生理与病理、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检测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过去一年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在生理、病理、检测手段和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以检测手段的进展最为显著,而治疗方面则还尚有不足。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期待未来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上能有更多的突破!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10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20.1000056
    浏览量: 2472次
  • 2019 年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研究进展

    作者: 李侨、冯沅、陈茂
    内容简介: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该技术作为一种针对肺动脉瓣的微创介入手术方式,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患者,可替代外科肺动脉瓣置换,并改善这类患者的长期预后。但由于病患群数量、适应证、耐久性与推广价值等方面的原因,作为最早面世的经导管瓣膜植入/置换技术,其发展却滞后于左心瓣膜疾病的经导管治疗。 近年来,随着新的瓣膜产品及配套器械的研发和临床运用,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置换术也探究了更广泛的适用人群,拓宽了适应症,也使该技术更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就2019年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将其归纳为手术时机和适应证、装置与器材应用和临床疗效等主题。 随着器械材料的发展和各种不同类型瓣膜产品的临床应用和不断研发,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已逐渐成为代替外科手术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的重要微创治疗手段。但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开发出有更多解剖适用范围的瓣膜系统和装置材料供临床医师选择,同时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帮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临床决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09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20.1000053
    浏览量: 2331次
  • 2019 年急性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 段天兵、向定成
    内容简介: 2019年发表了多篇聚焦急性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分别验证了0/1小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hs-cTn)方法的安全性、研究了hs-cTn的低危阈值、开发了根据基线hs-cTn浓度和动态改变的风险评估工具、设计了综合年龄、性别和配对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浓度及变化程度的风险算法、探索了非编码RNA和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成为心肌损伤新型生化标志物的可能性,本文逐一进行回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09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20.1000054
    浏览量: 2050次
  • 2019年心血管核医学研究荟萃

    作者: 席笑迎、杨敏福
    内容简介: 核医学显像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无创影像技术。其中,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存活心肌检测、治疗决策制定、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以及其他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核医学心脏显像设备的性能提升、新型示踪剂的研发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心血管核医学的临床应用迅猛发展。除了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外,核素心肌显像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移植物或植入电子设备感染、血管炎等疾病的应用中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筛选了2019年心血管核医学领域中影响力大、对国内心血管核医学发展指导性强、适用于临床的最具代表性的25篇论文作为分析对象,将其归纳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植入装置感染、心脏结节病、大血管炎、心肌炎、心脏肿瘤以及其他疾病心血管受累等8个主题,总结心血管核医学的临床应用进展。 过去一年心血管核医学的研究表明,基于设备和软件的革新,核素心血管显像成像质量持续提高;借助于新型示踪剂的研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更为关键的是,依靠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其临床价值不断提升。我们期望心血管核医学能够在我国得到更大普及和推广,助力临床,造福患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年09月 DOI:10.3760/cma.j.issn.2096-1588.2020.1000052
    浏览量: 2078次
  • 12345678910 共 5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