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高原地区因胸痛就诊的藏族人群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 古桑拉姆、宋雷、格桑罗布、伍满燕、央金、格桑嘎瓦、王世英、次仁卓玛、次旦玉珍
    内容简介: 冠心病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常见心血管急重症。国内的调查研究显示,高原地区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这种高患病率可能与高原地区的缺氧环境以及高发的危险因素有关。在无法改变缺氧环境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各项危险因素是降低高原地区冠心病患病率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措施。然而,高原地区藏族人群的居住环境、遗传背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平原地区人群存在差异,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和作用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筛查了高原地区藏族人群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医生全面防治冠心病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提示,在高原地区因胸痛就诊的藏族人群中,高龄、男性、目前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确定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从高原地区的疑似病例中识别出冠心病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11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31
    浏览量: 829次
  • 基于非门控胸部CT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血管内超声评估钙化病变的对比观察研究

    作者: 杨文滔、杨潇潇、张维峰、徐可、王小蕾、张义朋、蒋越、沈玲红、何奔
    内容简介: 冠状动脉钙化是支架膨胀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支架膨胀不全可能引起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并导致患者发生急性或晚期缺血事件。因此,准确评估钙化病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针对可能引起支架膨胀不全的钙化病变评分系统主要基于腔内影像学的研究,需在术中进行IVUS或OCT检查后才能获得。既往研究显示,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可定量评估钙化的严重程度,并用于预测心血管风险并帮助制定PCI策略;基于非门控胸部CT(NCCT)的CACS与基于CCTA的CAC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被证明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文作者探讨利用NCCT或CCTA等无创检查在术前预知钙化病变的情况,以提前告知介入术者可能存在的支架膨胀不全风险。 本研究分析了基于NCCT和CCTA的CACS与IVUS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结果表明,CACS可在术前有效识别可能引起支架膨胀不全的严重钙化病变。该研究结果可以在PCI术前提醒介入术者可能会面临的严重钙化病变,为病变预处理做好充分准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10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29
    浏览量: 859次
  • 扩张型心肌病与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慢血流特征分析

    作者: 熊青峰、付晓荣、龙艳丽、上官海娟、韩敏、马小静
    内容简介: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与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上均以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甚至猝死为主要表现,在解剖形态上均可以表现为过度的心肌小梁化,然而两者在治疗上存在本质差别。因此,对两者的准确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中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主要依据非致密化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的比值,但该比值受测量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很容易将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心肌过度小梁化的病例误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因此很有必要寻找其他特异性指标。 本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前降支具有慢血流特点,其间隔支支数也明显少于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且左心室心肌致密化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7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20
    浏览量: 1588次
  • 冠心病患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可能是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异常和结构重塑的标志物

    作者: 唐晓禹、蒋泽楠、毛玲、陈瑾、张天铧、翁书炜、刘人可、刘立明、彭道泉、于碧莲
    内容简介: 目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治疗方法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取得了显著获益,但即使将LDL-C降低到0.78 mmol/L的低值,仍有约10%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即仍然存在剩余风险,这敦促我们仍应积极寻找新的干预靶点。20世纪80年代,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一致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因此,HDL-C曾被认为是重要的心血管保护因素,但接下来以升高HDL-C为目标的药物临床试验都以失败告终。近来,一项包含43407名健康人,平均随访12.1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却发现,极高HDL-C水平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这说明仅以HDL-C水平预测心血管风险是不可靠的。 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通过介导血管内皮下的胆固醇逆转运至肝脏,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胆固醇流出能力(CEC)是基于体外实验测得的指标,可用于评价胆固醇逆转运的起始步骤,即HDL介导胆固醇从细胞内移除的步骤。多项研究已明确CEC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但是,CEC的测定对实验环境要求高,且耗时耗力。因此,如何能简易地在冠心病患者中对CEC做出评价,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小样本的非冠心病和冠心病患者中对HDL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探索,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是能反映冠心病患者的CEC的指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7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8
    浏览量: 1121次
  • 控制营养状况积分和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结局相关

    作者: 姜智慧、郑颖颖、吴婷婷、侯宪庚、李晓梅、艾丽菲热·买买提、马依彤、谢翔
    内容简介: 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不同,也同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明确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因子,也是临床所面临的难点之一。现今,营养问题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所重视。CONUT积分是新近用于营养状况的筛查工具,是使用血清白蛋白浓度、总淋巴细胞计数和总胆固醇浓度计算的指数,因其操作简易、价格低廉且涵盖较全面而应用于临床。既往研究表明,CONUT积分评估的营养不良是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手术和多种恶性肿瘤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在国内尚缺乏CONUT积分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远期预后评估的研究报道。本文探讨了CONUT积分系统在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作用,增进对疾病的认识,为危险分层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6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7
    浏览量: 956次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与院内血红蛋白下降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王志家、李子平、孙浩楠、马敏、杨清、周欣
    内容简介: 如今,出血风险已经成为ACS患者接受PCI术后最为常见的非心脏并发症,且与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对出血终点事件的定义大多依靠明显的临床事件,鲜有以血红蛋白降低变化幅度作为指标进行出血相关的评价。国外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风险评分来管理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但缺乏用于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抗凝出血标准化工具。而BRAC、TIMI、PLATO等出血评分标准都提到血红蛋白下降≥5g/L作为主要出血参考因素。 本研究首次基于国人真实世界数据,观察184850例ACS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相关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风险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抗凝前后血红蛋白降幅作为观察结局,重点分析血红蛋白下降≥5 g/L引起的潜在出血,并建立抗凝治疗相关院内出血预测风险模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06月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15
    浏览量: 977次
  • 12 共 12 条记录